杭州 CityWalk:三条非常规路线,探寻城市年味与文化脉络
当同事们讨论什么时候请假、坐哪趟航班比较划算、带什么礼物回家给父母等话题时,就意味着农历新年即将到来。大街小巷里,年货、对联、红灯笼的身影弥漫着新年的气氛。如果有人说这座城市的“年味”淡了,杭州会第一个不同意。在冬梅盛开的季节,这座有着宋代韵味的古城,在底色上多了几分市井气息,那些原本冷清的地方,也因为一抹红色而增添了魅力。
网络上有人调侃“杭州的年味儿是全国第一”。如果深挖下去,会发现年味装饰背后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,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我们精选了杭州三条“不走寻常路”的CityWalk路线,串联起这座城市与“年”有关的记忆。对新年保持一份敬意和仪式感,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,不妨去一些与时尚无关的小街小巷,寻找年味,尝试融入节日氛围。
石武奎巷—大马弄—中山南路
走进石武奎巷,随处可见的腊味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一排排的咸鱼、腊肉、香肠、酸鸭占据了半壁江山,让原本就狭窄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。酸鸭最受人们的欢迎。酸鸭乍一看似乎不起眼,但对于杭州人来说,却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要知道,对于杭州人来说,没有酸鸭的年夜饭是不完整的。
杭州酱文化源远流长,已有1400多年的生产、食用历史。杭州酱鸭古称官里酱鸭,与北京烤鸭、南京压鸭齐名。有关杭州风俗的古书《杭州风俗志》曾记载:“酱鸭以杭州绍兴酒坊为佳。每年八九月,各酒坊各做酱鸭,有的做几百只,有的做上百只。”
石武奎巷的卤鸭腊肉
制作酱鸭所用的鸭子,一般都是当年饲养的成熟鸭子,以老鸭或木鸭为主。木鸭肉厚,制成酱鸭后保留的脂肪较多,肉质细嫩滑爽,油润可口。老鸭皮下的脂肪风干后更香更耐嚼,作为零食再合适不过。通常要用盐和胡椒粉给充分洗净的鸭子“按摩”,再风干去除腥味和血水。老字号胡杨牌酱油必不可少。调成酱汁还要加入香叶、桂皮、八角等十几种香料。风干后的鸭子在酱汁中浸泡一天一夜,并经常翻动,充分吸香。酱鸭制作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点就是风干,这完全是“看天吃饭”,需要综合考虑气温、日照、湿度的变化。 幸好今年天气不错,晴天多,雨水少,让我们吃到了美味的酱鸭。
最好的卤鸭,鸭身自然红润,肥美多汁,除了有卤鸭的清香外,一点鸭膻味都没有。用温水洗净后,加入葱、姜、料酒,隔水蒸一个小时,美味的卤鸭即可上桌。
達馬侬
逛完石屋奎巷,东南面就是大马弄。大马弄被誉为“杭州最后的街市”,这里也充满了年味。在这里可以打卡到和任贤齐一样由姜师傅做的炸鱼,有草鱼和小鱼两种选择,都是现选现炸。店面不大,两位厨师忙碌有序,一位厨师负责接单、称鱼,另一位厨师熟练地把鱼放进锅里炸,时不时举起漏勺检查一下颜色。最后,负责接单、称鱼的厨师浇上酱汁,撒上葱花,把成品递给顾客。草鱼和小鱼一条20元,小鱼皮脆肉嫩,裹上酱汁的草鱼鲜嫩,咸甜交融。 我决定用它作为明天早餐一碗面条的配料。
姜师傅脆鱼
此外,还有望江门千丈包、临安核桃、枫桥香榧、诸暨年糕、春卷……新鲜果蔬、牛羊肉、猪肉、南北干货也应有尽有,你想要的年货在这里应有尽有。排队买单的时候,不妨认真听一听,当然,如果你是社交大佬,也可以直接混进去,这样就能轻松知道哪家的鱼丸个头大、好吃,哪家的春卷皮包隔夜不会裂,哪家的炸坚果性价比高……在交谈中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,新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……
望江门千丈堡、小王有顿
告别了大马巷的喧嚣,经过城隍牌楼巷就可以到达中山南路,如果不赶时间的话,可以顺便逛逛城隍牌楼巷,毕竟来了就有大而丰盛的周平粽子,还有好运礼品店,看,这里挂满了大红灯笼,各种造型的龙年装饰,喜气洋洋的春联,红红火火的喜庆新年氛围来了!
好运礼品店 孙奶奶葱包柏
中山南路上的美食种类繁多,无论是一个人吃饭,还是三五好友聚餐,或是家人团聚,都能找到适合的餐厅。离MAO livehouse很近,去蹦迪前来一碗川菜再合适不过了。聚英和芳川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聚英对面是网红孙奶奶的葱油柏。孙奶奶性格可爱又健谈,聚英下单后,过来买一碗葱油柏,精神和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。
相比于石屋奎巷、大马弄的繁华,中山南路则拥有众多潮流咖啡店、小吃店,都市气息与小资气质在这里完美融合,新旧交替、本土与外来风格的混搭丝毫不违和,这就是中山南路给我的感觉。
大井巷-德寿宫-五柳巷
在聚英吃完猪肝和川菜后,继续往西北走,就到了大井巷。大井巷南起中山中路,北至河坊街,宋代称吴山巷,因巷内有一口大井,又称吴山井巷。大井巷虽与河坊街相邻,但远离闹市的喧嚣,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。走在青石板上,会路过张小泉剪刀店、胡庆余堂、方惠春堂、孔凤春等百年老店,在呼吸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百年老店的跌宕起伏。
大井巷
巷子尽头是鼓楼,它是南宋临安“前朝后市”的分水岭,承载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人文变迁的记忆。有着1400年历史的鼓楼,是一座古老的沿海敌楼,始建于五代南朝,曾称新城址、朝天门、拱北楼、来远楼、镇海楼,俗称鼓楼。历经无数战火和拆迁,唯有鼓楼孤零零地屹立着,依然经历和见证着世事变迁。
德寿宫作为南宋临安遗址的一部分,是一处颇受欢迎的景点。不同于故宫浓郁的红墙,德寿宫赭石色的城墙融入了雾凇江南地域的独特韵味。红墙之内,是南宋宫殿的绚烂风光。红墙之外,四季花开,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。新年将至,加上“落叶龙”的加持,网红buff直接堆砌上去。德寿宫的美远不止于此,更像是一个重现宋代风采的载体,除了实体空间,通过VR技术还原南宋的盛世风采,不仅跨越千年历史,更指向无尽未来,只等你来相约。
德寿宫
想要体会江南水乡的韵味,不妨去五柳巷走一走。作为杭州最后一条临江小巷,时间在这里仿佛流得更慢。商业气息不那么浓厚的巷口,保留至今的明末清初的巷口建筑,小石桥旁潺潺的流水,无不诉说着昔日的美好时光。三五成群打牌的爷爷奶奶,结伴出行的小姐妹,带着狗狗晒太阳的阿姨们,都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世间的安宁与安定。
五六巷路边风景
在这里驻足走走,总会有惊喜。街角孤独绽放的蜡梅芬芳四溢,偶尔邂逅的小猫咪灵动活泼,倒挂在阳光下的机器猫,就如同这条小巷,可爱、俏皮、充满生机。
柳浪闻莺 - 慧因高丽寺 - 灵隐寺 - 北高峰
“想江南,最想杭州。”说起杭州,不得不提西湖。在繁华闹市中,能有这样一处安逸闲适之地,是杭州人的福气。西湖就像是一幅永远常新的经典名作,每个季节的景色和心情都不一样,在西湖的体验也不一样。心情不好的时候,在湖边散散步,感受湖风发呆,心灵总会得到洗涤。她就像一位熟悉的老友,不用多言,总能给你治愈和启迪。
远眺雷峰塔
冬日的西湖没有夏日的曼妙,但如果运气好,也常常能邂逅惊艳的风景。白天的天空灰蒙蒙的,却偶尔能在傍晚邂逅浪漫的落日,真可谓是冬日独有的温柔。
沿着西湖前行,行至僻静之处,日落时分抵达柳浪闻莺。柳浪闻莺作为西湖十景之一,位于西湖的东南岸。这里有大片的绿色植被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气,还可以沿着湖边欣赏山景和天空。不同于夏日绚烂的晚霞,冬日的落日自有一番情调。远处是一幅水墨画般的巍峨群山,近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。落日的余晖给冬日枯冷的景色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色,连身边的寒冷都仿佛被驱散了。此刻水光潋滟,浮光金黄,哪怕晚霞离我千里之外,我也只想沉浸在这暮色的美景之中。
在柳林莺歌看日落
如果你能克服冬日的懒惰与寒冷,早早起床,还可以欣赏到金光透过树洞照进来的奇观,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而下,北山街上的日出雄浑壮丽,整个杭州也随着清晨慢慢苏醒。
冬日清晨,白堤金带桥
寺庙祈福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,在杭州,寺庙与梅花、梅花的搭配尤为别具一格。
慧因高丽寺的红梅总是在冬春之交绽放,斑驳的黄墙带着岁月的痕迹,配上傲然绽放的腊梅,别有一番禅意。灵隐寺的腊梅藏在不起眼的角落,直到二月底,飘香才暴露了它们的去向。隔壁法喜寺的梅花品种繁多,历史悠久,每年一月到三月,总有梅花静静绽放,惊艳四座,静待春天的到来。
慧因高丽寺的蜡梅
法喜寺腊梅
有时,从诞生到重生只需要十分钟。告别清静的上天竺,从法喜寺坐十分钟的车到北高峰索道。北高峰作为杭州市郊的一座山峰,上有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,下有著名的佛教圣地灵隐寺。很多人冲着天下第一财神庙的美名前来朝拜,香火极盛,甚至到某种程度有些出乎意料。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当代年轻人拜庙的现状:封建迷信冷笑,财神庙里跪拜许久。
灵顺寺
@luckycici
乘坐缆车到达北高峰观景台,可远眺钱塘江、西湖、雷峰塔、城隍阁、西溪公园等,古典与现代逐渐交融,城市风光尽收眼底。在这里,不仅能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贯穿古今的名胜古迹,还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共同奠定了杭州繁荣发展的文化基因。
新年地图
望江门千丈堡
地址:大马巷60号
推荐:千张包
小王有顿
地址:大马巷5号
推荐:春卷皮、春卷(荠菜/榨菜/豆沙馅)
浓江大厨的美味酥鱼
地址:茶园前巷农贸市场225号
推荐:江师傅招牌酥鱼、江师傅极品酥鱼
好运礼品店
地址:中山南路419号
周平粽子
地址:城隍牌坊17号
推荐:蛋黄粽子、肉粽子、豆沙粽子
聚英面店
地址:中山南路368号
推荐:川酱腰肝
孙奶奶葱包柏
地址:中山南路391号
推荐:葱包柏
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
地址:望江路22号
开放时间:9:30-17:00(最后入场时间16:30),周一闭馆
北高峰索道
地址:灵隐路白乐桥7号
索道开放时间:7:30-16:00
如果说杭州的美,积淀在城中的每一朵花草里,那么,杭州的年味,就浸润在大街小巷袅袅升起的炊烟里,德寿宫门前用落叶堆砌而成的龙雕里,五六巷迎风摇曳的大红灯笼里,家家户户门上贴着的春联、福字里,北高峰虔诚焚香的盛况里……它无处不在,却始终存在。无论岁月如何更迭,季节如何更替,没有什么比新年更重要。杭州独特的民俗风情,就像人们生活的万花筒,其中蕴含的年味,体现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历史文化魅力,代表着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。尽情地买,开开心心地吃,肆意地逛,把一年来的晦气全都抛在脑后。
策划/悦游编辑部
撰文、摄影:小皮
编辑/张安雅
版面设计/ CNT ARTROOM